阿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51章 相亲

第51章 相亲

,储备金设定几何?”

    “储备金?”张叔夜有些茫然,再仔细想想,依然没有印象。不过?

    “天圣元年,薛田接任益州知州,转运使张若谷主导官办益州交子务。他在发行交子时,倒是以铁钱为储备,此法直到元祐年间都算稳定。”

    张叔夜若有所思,难道根子却在这所谓的“储备金”上?

    原来钱庄之事,在宋代并非新鲜事情,其时便有“金银铺、银铺、交引铺”等钱柜面市,专为兑换钱币,买卖钞引等业务。不过都是官营居多,拒人千里之外那种态度。

    或说有宋一代,他们对于货币体系的认识就是“量入为出”原则。然而等到财政危机、或战乱时代,就会身不由己地变成了“量出为入”。

    “量入为出”作为一项财政原则,在和平时期,大体上都能得到遵守。

    朝廷通过积累财政盈余以应付紧急开支而不是通过临时增税去应付危机。如大宋朝皇帝就曾不断积贮“封桩钱”,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进行财政储备。

    与“量入为出”原则相反的,就是“量出为入。”朝廷以支出的需要决定收入的多少。

    比如现在的大宋朝廷,他要给辽夏岁币,要养军备边事。要皇家规矩、丰大豫享,还要维持庞大的官员高薪体系。它就只能把这些费用先算出来,然后再分摊下去。

    钱不够,就印刷交子。需要多少就印多少,管你如何兑换铜钱去?于是任凭民间通货膨胀,渐渐交子一文不值。那就废止好了,再换个钱引的名头继续印。

    安宁的钱庄钱票设计,除了足额兑换铜钱、金银外,还兼营放款、存款等业务。并刊印发行钱票,用来做钱粮汇兑凭证。

    他只是把钱票改为双方的定向承兑,钱票上增加存贷人的签章画押,密码结算等安全措施,使商旅在经营旅行上免除了大量铜钱携带的烦恼。

    说白了,安宁就是在参考后世地下的钱庄模式去解决大宋商旅的烦恼。

    这种营运模式,难说比大宋的“金银铺、银铺、交引铺”高明多少。

    以大宋商家之精明,之前也未必没人看出这商机。只是如何具体营运,他们毕竟没有安宁来自后世的眼界。

    所以,在这个时代里,不管你有过多少类似的理财手段,安宁都不会打怵。

    因为这件事的背后,还有个更重要的东西,没有被这个时代广泛认知。那就是“信誉、品牌”的价值。

    如今大宋交子、钱引虽然也便于携带的,可那玩意贬值得厉害。几乎一天一个价,到手了就要赶紧想法子花出去。

    谁敢拿去做长途贩运的营生?还不要亏死!

    安宁却是根据眼下需求的特点筹划,背后全靠信誉和准备金制度,以及靖海忠义军的拳头支撑。

    何况安宁天生谨慎,初期钱庄服务对象,也几乎都在靖海军内部消化,谁会疑他?

    这样反复讨论,张叔夜才算有所了然。心中咂舌,就这么点东西里面,居然就藏了这么多的学问道道,果然让人叹为观止。

    然后再仔细商谈几日后大军南讨方腊的准备,以及安宁计划的拍卖事宜。

    这都同样是烧脑子的琐碎事情,张叔夜索性把这些琐碎都推给了新任的怀仁县令蒋仝配合处置。

    “呵呵,蒋县令升迁之喜,安某还未祝贺,实在惭愧、惭愧!”安宁看着蒋仝一身簇新的官服,神清气爽样子,赶紧向前拜会。

    “哎呀,不敢当,不敢当啊。”蒋仝感慨万分啊。

    自己不过一届腐儒,二十多年苦读才勉强考中进士,得了怀仁县尉的差事,本以为就要终老此生。哪想到数月间就得升迁,而且还有了武功表彰。

    大宋的文官想要得武功的表彰,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蒋县令却得来毫不费工夫。或说这文武双全的名号自此坐实,他蒋某人还能寸进。

    吃水不忘挖井人,蒋县令如今对张大学士和安公子,那是绝对的信任、仰慕。张叔夜又点了几个菜进来,三人边吃边聊。

    总算折腾半天,蒋仝才把安宁的意思搞明白。自然叹为神人,你说安公子这心窍,难道真如古人所言,竟然是九窍吗?

    “甚?安公子要经营一家乾贞记?可以入股?什么入股?可有什么章程?这样啊,老夫家中田园也有一点累积,这就入股一万贯行吗?”

    蒋仝心说这时候不跟着张大学士、安公子绑齐整,以后就没下手机会啦。

    这餐饭吃的,又是到夜半时候才算尽兴。

    陈丽卿老早都在打哈欠,安宁心下歉然。

    小丫头还是不放心自己,所以就要处处跟随,难道自己人品如此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