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124章 朱勔之亡

第124章 朱勔之亡

弄臣之戒!”判国子监刘豫慷慨激昂。

    要说此前刘豫在东南被朱勔反水,局面颇显尴尬。最后是判国子监,回汴京就职了。好不容易网罗的那些明教内门势力,也丢失逾半,把刘豫心疼的直哆嗦。

    他本来就在记恨朱勔呢,现在又涉及到学子的事情,这个判国子监的差事虽然不是什么太好的营生,却有一个好处,容易得到天下学子的尊崇。

    将来国子监出来的学子进入朝堂,就会成为他刘豫的臂助之力。他自然要义正言辞地为那些被朱勔打伤的学子们伸张正义了。

    何况在刘豫的眼中,其实一直都没忘记汴水河上李师师的那艘画船的故事。

    喜欢玩石狮子的高子羽是谁的弟子,他们与阁皂山道门的干系,林灵素灭佛以及被佛门反扑故事,在汴京的有心人眼里,其实都看的门清。

    所以,刘豫自然忌讳和安兆铭放对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要是实在躲不起了,那就从了他安某人好了。起码在自己没有形成自保的权势前,万万招惹不得这个安兆铭。

    所以回到汴京的刘豫自此低调起来,整日和太学宫正秦桧黏在一起,讨论人材培养、选拔、关怀的事情。别再折腾今日了,咱们还是着眼明朝吧。

    他二人都是眼光毒辣的人物,大宋就是这个样子,早晚要出大事,不得了的大事。出了大事就要有人出来收拾局面,谁能出来?自然是口袋里笼住人才的,才能正臂高呼。

    所以,哪怕安宁在汴京快要一年了,折腾的场面也算不小了,却一直无缘见到他们。

    现在这二位跳出来,却明显是要摘桃子。那些被安兆铭笼络的学子或者不会转头他二人门下,但是安宁费心进言请斩朱勔的光环,就这样被他们轻易揽入怀中。

    安宁只是民间义士,连朝堂都进不得。刘豫和秦桧却是朝堂干臣,天下学子们会更加关注、倾慕谁,那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他们之间的这些争夺,不但让天下的学子如坠云端,不知所谓。甚至连赵佶都有些为难,因为安宁、刘豫和秦桧都是赵佶打算将来大用的人物。

    甚至还是要留给太子使用的重臣,但是目前的太子赵桓,却并不喜欢这三个倨傲之辈。也就是说,安宁、刘豫和秦桧现在争夺的的东西,很可能都是一场水月镜花。

    赵桓更喜欢那些满口忠义、仁德的旧派官僚,大多重义理而不重实务。可治理这天下,始终讲的却是钱粮和武备!大宋文华百六十年,也一直都是边患不断的。

    大宋的里子,都还在加速虚耗着、朽烂着,甚至看不到改善的苗头。而太子将来能否带领大宋走出这泥潭,单靠他青睐的那些纸上谈兵的旧派官僚是不成的。

    他们没有实务能力,甚至他们将来要恢复旧法不算稀奇。赵佶的心中,也不是第一次才生出“太子不堪托付国家”的忧虑。

    只是因为此前赵佶的身体倍棒,所以他才不急。但是现在看来,北方金国的威胁不小。自己在世,那些金人或者不敢妄动。然而这世间,又哪来真正的长生君王?

    无论如何,眼下却依然不用急着做些什么。自然,也不会真的什么都不会发生。

    朱勔合家被剥夺官身,流放循州关押。只是负责此事的官吏,却多出自那几家“受害者”的人家或门下,朱勔的前途就此戈然而止,很快就在流放途中传来暴病而亡的消息。

    朱家父子积蓄二十年的财货,也“尽没官中”。自然实际的情况远非如此,真正被没官的财货,主要还是那些无法移动的田产、庄园,以及曾经落入人眼的一些日常器皿、服饰。

    不过这已经不少了!在朱家的财产清单上,计有田庄十所,良田三十万亩,岁收租课十万石。而且“甲地名园,几半吴郡”,家中“服膳器用逼王食,而华致过之”。

    要说朱勔当真是个艺术爱好者,他不但帮赵佶收罗花石纲建艮园,自己也在平江营造一所“同乐园”,其园林之大,湖石之奇,堪称江南第一。

    不过这所园林却没能得到善果,朱勔被夺官抄家的消息传到平江后,积怨已久的地方百姓纷纷冲进朱家,把“同乐园”抢砸一空。

    安宁叹息不已,自己这次忙活。除了得到一些虚名和几个学子膜拜,其他一点直接的好处都没得到。全都便宜了秦桧、刘豫,和东南那群官吏了。

    不过嘛,早晚还要请他们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