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185章 筑草之城

第185章 筑草之城


    时立爱老神在在。“古人云,五百年出一圣人也。似你师尊安兆铭那样的人,又要几百年才能出一个呢?他若来金国,怕是连金兀术都会亲自帮他端茶倒水,以示礼敬呢。

    金兀术为何要在上京对状元郎退避三舍?就算单挑不行,难道率人去群殴也很难吗?还不是敬重他状元郎的才华本事,这才要自惭形秽罢了。”

    高子羽苦笑连连。师尊这些年的努力,都在想着怎么阻挡金人南下呢。他又怎么会跑到上京来吃沙子?海州的日子多好过啊?

    刘彦宗却以为南朝失燕人之心者有三:“一曰换官,二曰授田,三曰盐法。”

    “喔,这又当何解?”高子羽好奇问道。

    “换官失士心。换官者,初自燕山归南朝,又自南朝之燕山,复自燕山之太原宣抚司。困苦於道路者相继也。官司人吏又沮格之,累年不能结绝。此曹怨望,往往遁归我南京。

    授田失百姓心。授田之事,内则屋业,外则土田,悉给常胜军,燕山土著洎我南京遁还之人,悉无居止,无生业。而常胜军所至豪横,四邻不能安居,此燕民之尤怨者。

    盐法并失士人百姓心。盐法,旧辽每贯四百文得盐一百二十斤。南朝提举官贪功生事,每斤至二百五十文足或二百八十文足。仍引其亲旧,密借官引,令兴贩牟利,上下通同。”

    高庆裔一指时立爱说:“当时我大金归燕京于宋,车驾北还。时公由东道复至平山。值张觉逆命,既戕杀四宰相。时公遂逃归故里,杜门索居。

    彼宋皇亦知时公名甚久,屡召不起,复命宣抚司敦遗,时公亦不应命。谭稹遂怒檄州县,欲以时公合族数百人编户役之,冀其可屈。

    而时公志益坚,仍诫宗族,数十人皆无得干禄。如是者岁余,所待者,我大京收南京也。时公这才欣然率子侄及诸孙,持武元旧所授宣敕超谒麾下。”

    原来平州事件时,张觉欲归宋,就袭杀了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等人,时立爱也差点掉了脑袋,这就更加激怒了张通古、刘彦宗、高庆裔、韩让等人。

    所以,张通古、刘彦宗、时立爱这些出身燕京的汉人们,对大宋的愤怒并非虚伪。他们甚至在私下里也十分卖力鼓动完颜吴乞买南下,其中更以张通古、刘彦宗最为卖力。

    上次赵佶的手诏逆辽伪帝,就已经差点让大金南下成真了。后来赵佶内禅,安宁又不断用岁币吊着金兀术的胃口,这才缓了近年,已经颇令彼等太息、泄气了。

    然后这次赵桓的手诏又送上门来,还是双份大礼包?那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此前,高子羽能够对于那些北地汉人施加的影响,就是如何在谈判中一点点掏空他大宋的腰包。取敌之资以助己军,敌军日疲而我军日强。

    这种谋略对他们这些北地的饱学之士而言,也并非不能理解。兵凶战危,世间哪有绝对万全的道理?能多削弱敌方一分,强大自己一分,那都是圣人的大道啊!

    众人对于高子羽的武功、智谋算是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纷纷倾慕不已。

    他们自然无从知道,安宁的打算却是“使敌强一分,而我更强十分”的霸王之道。可惜,却被赵桓这只猪队友给玩残了。

    闲聊中,高子羽意外探到两个人的名字。都是北地的汉人,如今却在南朝为官。高子羽也不知道这俩货身在何方。但是无论如何,能被他们提起的人,都需要重视起来。

    其一曰耿守忠,以义军身份驻河东。等安宁费了老大力气找到耿守忠时,活活被吓了一大跳,特喵人家就猫在阳曲的石岭关呢。

    其二曰董庞儿,此人“益知河东地理”。但是董庞儿更难找,后来才搞明白这混蛋先是反辽举义后改名董才。后来反辽失败,就率众越飞狐岭,流窜河东云、应、武、朔诸州。

    等到大宋北伐是,他又见机投宋,此后再被赐名“赵诩”了。

    “控制这个人,找机会杀了他!”安宁对身边的武松说。

    此时的安宁,渐渐生出一阵无力感。历史的惯性太沉重了,他这数年努力都是在筑草为城啊!终究不能为这个时代逆天改命。

    每次就要看到希望时,这希望就要迅速被人打破!

    大金三路大军已经开始南下了!伐宋的理由依然是大宋毁约!赵桓作死的两封招募耶律氏复国的蜡丸手诏事发,金国的吊民伐罪,玩的理直气壮。

    赵佶、赵桓这对父子,当真该死之致也。

    《筑宋》第一部《筑草为城》至此完本,第二部《干戈寥落》开启乱世大争之战。

    敬请关注。